同济大学

其他

又一个医疗新高地!今天,签约!

今天(11月14日)下午,同济大学与上海市残联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康复医院的建设,打造一流的康复学科和康复医疗新高地,推动科技助残取得新成效。签约仪式在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举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残联名誉副主席虞丽娟,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上海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杜松全出席并致辞。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喆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虞涛,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育,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市残联副理事长戴光铭,松江区副区长王晔,以及市教委、市残联、同济大学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系服务群众联系点相关同志出席。虞丽娟表示,今天的签约不仅拉开了市残联与同济大学深度合作的序幕,更标志着上海在科技赋能残疾人美好生活、共创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篇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希望双方通过本次全面、深入的合作,面向残疾人民生和发展需求,把解决残疾人服务领域科技关键难题纳入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总体布局,用科技创新托起残疾人的幸福,用科技助残应用场景助推创新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方守恩表示,同济大学起源于医学,对发展医学怀有深厚情结。近年来,同济医科发展迅速,品牌逐步凸显。自2013年同济与市残联共同筹建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以来,医院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希望双方继续发挥各自优势,以人工智能赋能康复学科建设,强化高水平康复人才培养,推进科研创新与技术应用,为中国康复医疗事业注入新动能,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同济力量。杜松全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提出要求,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此次双方携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优势互补、不断创新,为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陈义汉、戴光铭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优势,共同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康复医院的建设,建设一流的康复医学院和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促进智能康复产业的发展,强化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国内顶尖的科技助残“医、教、研、产、用”综合平台,全面提升残疾人在康复医疗、教育就业、无障碍出行及生活质量方面的科技应用水平。合作内容涵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智能康复产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签约后,虞丽娟、方守恩、杜松全一行先后来到水疗区、高压氧舱、神经康复中心治疗区、工伤职业康复治疗区、智慧康复区等处参观,了解医院的医疗平台设施等康复医疗资源。2013年,市残联与同济大学共同筹建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十余年来,养志医院已成为市级三级康复医院,建立“七大中心”康复医疗体系,优化综合支撑平台,启用二期院区,不断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医院承担包括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上海市康复医学重中之重研究中心、上海市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专科联盟等多个学科平台,建设的康复物理治疗本科专业培养了数百名优秀康复人才,在医教研各领域实现了突破。来源:党委宣传部、医学院、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图片:夏耘耘文字/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20年,越飞越高!相关链接👇刚刚,央视《新闻联播》聚焦!这位同济院士作主旨发言相关链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团访问德国、瑞士点赞!
11月14日 下午 7:54
其他

20年,越飞越高!

昨天(11月12日)下午,庆祝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成立二十周年大会暨力学系、航空航天工程系揭牌仪式在四平路校区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原上海航空工业学校校长、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首任党总支书记、同济大学关工委副主任陈立丰,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首任院长仲政,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院长李岩,以及学院师生代表、退休教师代表、校友代表等250余人出席大会。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党委书记石成主持。许学军在致辞中表示,二十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发扬同济力学优良传统,紧抓航空航天发展机遇,改革创新,积极进取,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面向未来,学院要应国家之需、应时代之变,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造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进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李岩以《明理致远,数智融合——力学+航宇:基础应用交叉融合,支撑服务国家战略,奋力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题,作学院发展报告,回顾了学院发展历史和成立二十年来发展取得的成绩。她表示,学院将振兴力学学科优势、大力发展空天学科,推动学科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拓展力学前沿理论,解决国家航空航天“卡脖子”技术,开展人工智能赋能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航空学院。会上,许学军、李岩、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力学系副主任王莉华、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副主任杨伟东共同为力学系、航空航天工程系揭牌。王莉华表示,今天力学系和航空航天工程系的揭牌仪式,是学院发展的新起点。未来将继续致力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学科间的协同创新。杨伟东表示,今天的揭牌仪式标志着同济大学在服务国家航空航天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征程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将不负期望,为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和长三角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同济智慧和同济力量。2022级力学拔尖班本科生鲍昱锦表示,作为新时代的航力人,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优秀航力基因,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中。2024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冯镜泽表示,回首本科在学院的求学时光,深切感受到学院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坚信学院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1979级工程力学专业校友、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办事处原总经理石晓成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感悟。他表示,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尽可能地放飞思维,善于把吸收到的不同学科的知识连结起来。2005级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校友、中国商飞C919事业部主任、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青回顾了在学院的求学岁月,表示在学生时代,老师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走上工作岗位,深刻体会到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投入了很大精力,毕业生和学院都在各自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不断向更强发展。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成立二十年来,成绩斐然。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实现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全覆盖,“飞行器力学与控制”列入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强基础-重交叉-融产业-宽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工程力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实现5个国家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大满贯”。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仿生机器人与动力学控制、复杂流动数值仿真与实验、多尺度多场耦合计算力学与数值模拟、无人机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等多个有影响力的科研方向,新增教育部、民航局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30余项,突破国产芳纶蜂窝纸在大型客机上应用验证、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结构雷击损伤与防护等关键技术,为国产型客机、国产航空发动机等型号研制贡献了同济智慧和力量,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生力军。来源:党委宣传部、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文字:陈少颖图片: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视频:宋宇星编辑:陈少颖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刚刚,央视《新闻联播》聚焦!这位同济院士作主旨发言相关链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团访问德国、瑞士相关链接👇今日开馆!同济又一重要平台启用生日快乐!
11月13日 上午 10:47
其他

刚刚,央视《新闻联播》聚焦!这位同济院士作主旨发言

今天(11月12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致辞。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并致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出席并作主旨发言。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新华社总编辑吕岩松,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莉新出席会议。研讨会由中宣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央有关部门、上海市、副省级城市负责同志和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参加。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志强作了题为《以精细化、数智化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主旨发言。同济大学协办了当天下午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城市创新发展”平行研讨会。吴志强在发言中表示,面临城市治理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城市规划者要通过精细化、数智化的手段,实现更高效的城市治理,从而真正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人民打造更具包容性、更有温度的智慧城市,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一是精准聚焦个体需求,以数智技术提升城市服务精细化水平;二是动态识别时段需求,以智能技术助力城市空间高效利用;三是顺应时代演进,以长周期视角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点击视频直击现场↑“全面深化改革与城市创新发展”平行研讨会(以下简称“平行研讨会”)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杨浦区委承办,同济大学协办。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来的建设成果,共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致辞,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端木怡雯主持。吴广明表示,此次平行研讨会是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重要回信精神的实际行动。近年来,同济大学主动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在人民城市建设一系列实践中彰显“硬核”担当和作为。今后,学校要在常学常新上下功夫,着力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新热潮;在宣讲阐释上作贡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冒热气聚人气;在对标对表上求突破,助推城市创新发展,贡献新作为。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彦峰,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石谦,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章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员贺东航,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欢政先后作主旨发言,从不同视角阐述了上海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涵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城市空间发展、协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基层治理、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环境治理等主题。在深入的交流讨论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民城市”理念为城市的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打造“共建、共治、共创、共享”的幸福城市图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济大学始终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在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近年来,学校主动发挥学科人才资源优势,在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更新、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建设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全球设计之都、城市社区有机更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进程中勇担重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同济大学主持设计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成为人民城市的设计标杆,让“工业锈带”实现了向“生活秀带”的华丽转身。一大批专家教授在10多个区担任社区规划师,让一处处老旧小区重新焕发青春活力。为连续举办三届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提供重要学术支撑,助推上海迈向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承担完成《上海市新城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导引》,探索城市数字底座规划与建设,助力打造国际数字之都。同济教授领衔研发“上海指数”,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城区共生共荣,联合杨浦区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升级版,向千亿级产值稳步迈进。来源: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央视《新闻联播》、上海发布图片:周游、上海发布、上海杨浦视频:武毅翔、央视《新闻联播》文字/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会见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代表相关链接👇今日开馆!同济又一重要平台启用相关链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团访问德国、瑞士点赞!
11月12日 下午 9:25
其他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团访问德国、瑞士

近日,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率代表团赴德国、瑞士访问,出席同济大学日暨同济经管中德中心启动仪式,到访欧洲多所与学校长期友好合作的顶尖高校和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部门,进一步夯实学校与德国、瑞士重要伙伴高校的合作关系,宣介学校新时期发展理念和发展成就,持续推动与相关高校、企业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跨学科联合科研、产教研融合等合作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汇聚中德智慧携手并进同济经管中德中心在柏林启动11月3日,同济大学日暨同济经管中德中心启动仪式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驻德国大使邓洪波、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黄伟等出席活动。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原副校长雷星晖、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和霍佳震教授共同为中德中心启动揭幕。来自中德教育界、企业界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柏林,共话同济大学对德合作硕果,共谋未来合作发展新路径。方守恩表示,同济经管中德中心是学校对德合作“新灯塔”的一次新探索,希望未来继续携手中德伙伴,肩负起中国大学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人文交流的使命,建立起一座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德学术界和产业界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促进中德科研、产业与人文的创新发展。中德中心将利用学校对欧对德合作优势,借助海外平台力量,引入优质教育、科研和人才资源,大力服务学校重点发展需求。同时,中心还将实施在德境外办学,吸引国内外优质生源,服务我国企业出海,助力我国企业成长为国际品牌。访问德国、瑞士伙伴高校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方守恩一行先后访问德国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叙友情,巩固拓展合作成果,推动双方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慕尼黑大学,方守恩与外事副校长比亚吉尼(Francesca
11月11日 下午 4:15
其他

今日开馆!同济又一重要平台启用

Mainzer,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根特大学教授Luc
11月10日 下午 8:27
其他

同济土木系科,110岁生日快乐!

百十土木,继志图新。今天(11月9日),同济大学土木系科发展论坛暨系科成立110周年活动主论坛在四平路校区举行。钱七虎院士、江欢成院士、欧进萍院士、何积丰院士、梁文灏院士、黄卫院士、何华武院士、赖远明院士、缪昌文院士、肖绪文院士、杜彦良院士、任辉启院士、王复明院士、陈政清院士、滕锦光院士、徐建院士、张喜刚院士、吕西林院士、李杰院士、王明洋院士、刘加平院士、朱合华院士、杜修力院士、高宗余院士、胡亚安院士、周创兵院士、刘汉龙院士、邢锋院士、Billie
11月9日 下午 8:49
其他

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会见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代表

11月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共同会见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的双方代表。两国元首听取双方代表关于中意文化和大学合作有关情况的汇报。习近平指出,中意传承千年的友好交往史滋养了两国生生不息的人文交流,古老的丝绸之路开辟了东西方交流先河,马可·波罗打开了西方世界认知中国的窗口,一代代使者接续谱写两国友好篇章,树立了世界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典范。近年来,中意文化合作机制推动两国互办文化和旅游年,首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结好模式,两国高校广泛开展学术和青年交流,拓展新兴学科联合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意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应该起而行之,共同倡导以文化人、以德润身,以博大的人文情怀观照人类命运,以兼容并蓄的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和合共生的愿景凝聚发展合力,让文明的灯塔照耀人类前行的正道。希望双方一道努力,推动更多有识之士争做中意友好合作的践行者、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为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中意贡献。马塔雷拉积极评价意中文化合作机制和大学校长对话会为促进意中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所作重要贡献,表示意中两国都是文明古国,都拥有灿烂文化,两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尊重,马可·波罗同中国的交往佳话是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的写照。双方应该总结经验,传承友好,搭建更多人文交流的桥梁,加强团结,反对对抗,为意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支撑。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参加活动。11月9日上午,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对话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意大利共和国大学与科研部主办,以“促进文明互鉴,培养杰出人才”为主题,设置两个平行论坛,邀请中意双方45所高校代表出席,共同探讨中意高等教育合作、协同创新以及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开幕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并讲话,意大利共和国大学与科研部部长安娜·玛丽亚·贝尔尼尼(Anna
11月9日 下午 3:15
其他

百十土木,继志图新!

它是同济大学一张闪光的名片、亮眼的金字招牌;百年弦歌不辍,数万名青年才俊从这里走出,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放眼祖国大地,广厦矗立、长虹卧波、隧道畅通、路网密织、生态修复……处处都有它的“硬核”科技支撑;……
11月8日 下午 10:01
其他

来了!总台IP的风,这回吹到了同济🤩

今天是第25个记者节前不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和上海总站联合主办的“总台IP进校园·上海站”活动在同济大学举办多元形式、大咖云集、超多惊喜七大主题活动让同济师生和总台共同见证了知识与创意的碰撞神奇体验+1“原来我和总台,只差一次提问的距离”这场秋日里的“双向奔赴”你爱了吗?“把我们创作者的干劲传递给当代的大学生,把当下最鲜活的大学生精神吸收到我们总台的团队和文化理念当中,我觉得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的导演闫东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书《总台人物——属于时代的群星闪耀时》做客同济大学,分享当年的采访经历和人生故事。“百闻不如一谈,鲁健老师的分享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深入了解央视总台的好机会,我们看到央视主持人和记者们不仅仅需要很强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了解被采访人,才能够挖掘出观众们想看的东西,这让我对他们又多了几分敬意。”活动现场,总台《鲁健访谈》栏目组主持人鲁健携手主创团队,与同济师生亲切交流和互动,分享了节目制作背后的趣闻。屏中人、书中人,这回都是“眼前人”,近距离沉浸式地感受“总台人”的真实、真挚和真诚,这些美妙的体验是活动现场的同学们发出最多的感叹。本次活动还有《天下足球》《出道吧!科技小院》《向幸福出发》和CGTN汉服工作室等多个总台IP的主创团队闪现同济校园。“哇,见到真人了!嘉宾前辈们这么平易近人,获益颇多。尤其是看到他们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征途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拼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也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勇敢追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生杨佳怡说道。作为“总台IP进校园”的经典环节之一当然少不了总台IP集市一排排精致的摊位一个个可爱的限定印章一款款专属的明信片还有超多丰富的文创周边免费送都让同学们大开眼界现场也有总台记者、主创团队实时解答同学们的各种好奇“这些IP非常青春,非常贴合我们学生群体。很快就到记者节了,祝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袁古月同学边逛边说用镜头捕捉真实用笔触书写担当用声音传递温暖“总台IP进校园”的风终于吹到了同济大学这场实实在在的奔赴搭建了总台与高校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播撒了希望和向上的力量让更多同济师生见证了一线新闻工作者们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向每一位不忘初心的新闻工作者致敬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艺术与传媒学院整理/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郑庆华校长开讲!含“金”量up相关链接👇今天,同济“行之”重磅发布!相关链接👇大咖云集!这个论坛,在同济点赞!
11月8日 下午 2:30
其他

郑庆华校长开讲!含“金”量up

“老师们要坚守教育初心,既要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又要防止技术凌驾于育人之上,避免技术的‘物化’和‘异化’。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与创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与获取。同学们要培养批判性思维,绝不能满足于人工智能推送的现成答案。”11月5日晚,“中国道路”大讲堂暨“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主题报告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大礼堂开讲。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以《人工智能何以改变世界》为题,为师生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技术路线,介绍了同济大学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学科创新发展的最新实践,勉励师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找准发力点,为加快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贡献。校党委副书记刘润主持。人工智能因何而来?“用机器实现人类智能,让机器服务人,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和追求。”郑庆华说,人工智能的出现,无疑为我们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手段和思维方式,人工智能是一种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如何从弱到强?郑庆华阐述了数据驱动的大模型、“知识引导+数据驱动”的大数据知识工程、引入人脑记忆机理等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路线。他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借鉴脑科学,引入人脑记忆机理,有望破解当前大模型固有的过度消耗数据与算力、灾难性遗忘、推理能力弱等缺陷,开辟人工智能的新路径,创建机器智能模型。”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世界之变、文明之变、产业之变、教育之变、科学范式之变,同济大学何为?郑庆华就今年5月学校推出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围绕八大核心任务,结合学校最新实践,讲述了当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的“人工智能+”各项工作进展,包括人工智能科教平台、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转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AI
11月6日 上午 10:46
其他

今天,同济“小叶子”上场!

新时代,共享未来今天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盛大开幕同赴世界之约,济彩进博盛会今年也是“小叶子”与进博会携手走过的第七个年头同济大学82名进博会志愿者信心满怀,整装上场!为进博,一起来向前进,博青春他们是国家会展中心里耀眼的“志愿红”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提供一流服务,展现一流形象为进博会的顺利举办汇聚同济青年力量同舟共济赴进博心手相牵向未来10月24日下午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同济大学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在四平路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润寄语同济“小叶子”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城市双向奔赴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在同舟共济中倾力奉献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握稳同济志愿者的“接力棒”奋起新征程今年同济“小叶子”将重点参与上海馆接待、内宾接待新闻中心运营服务国家会展中心综合接待市场监管服务保障等重要岗位自10月19日起全体同济“小叶子”分批分组进馆实训从场馆“暴走”熟记点位路线到岗位实训锤炼工作本领同学们纷纷表示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必将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二年级“小叶子”李佳蕾同学是上海馆组志愿者组长,不仅承担着全动线整体讲解的工作,还要组织带领17名上海馆同济“小叶子”共同向世界讲好进博故事、改革故事、上海故事。他是同济大学先锋党员,也是无止桥社团负责人,当热爱公益的他再次加入进博会志愿者队伍时,“进博会志愿服务既是一堂思政大课,也是宝贵实践舞台。能在国际盛会中为祖国奉献青春,这更加坚定了我在志愿公益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他激动地说。作为一名来自祖国西部的彝族“小叶子”,曾多次参与浦江论坛志愿服务、“小红帽”迎新工作、“石榴籽青春行”实践团的张籽渝同学终于来到了进博会的志愿舞台。从云南到上海,她跨越千山万水。第一次以进博会志愿者的身份走进国家会展中心巡馆学习时,她心潮澎湃,感叹道:“平日里,我总是以‘志愿者里的志愿者’身份,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守好‘大后方’。现在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站在世界舞台的‘最前沿’,这经历真是宝贵又难忘”。一年级“小叶子”赵静同学是同济“小叶子”中最早上岗的志愿者之一,服务于进博文化展示中心的讲解岗位。10月25日起,她和小伙伴们一道日亮而发、戴月而归,“拿到6万余字的讲解稿和学习材料后,我们迅速投入工作状态,一句句熟悉背诵讲解词,一遍遍走过各个展板展柜,一次次模拟讲解练习,我们力求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赵静希望充分发挥自身城乡规划专业所学,通过自己的准确讲述,向世界传递“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在本届进博会志愿者队伍中,同济大学还派出了两名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师生齐参与、共奋进。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格日乐老师服务于内宾接待保障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史政宇服务于志愿者服务保障组。从前期的志愿者需求对接到志愿者配岗、岗位培训,再到“小叶子”的餐饮保障、上岗管理,史政宇全过程参与相关志愿者保障工作,“平时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帮助我科学、高效地开展管理工作。虽有压力,但更有信心!”同进博,济未来!同济“小叶子”大数据一览图上新啦!pin彩蛋放送百花“七”放,
11月5日 上午 9:39
其他

大咖云集!这个论坛,在同济

第三届国际传播同济论坛昨天(11月3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同济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传播同济论坛在四平路校区开讲,聚焦“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更有效力国际传播相互赋能”这一主题,来自国际传播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交流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共同探讨如何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在论坛举办前,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会见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领导一行,双方就学校建设发展和如何更好推进国际传播工作,作了沟通交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经济日报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张小影,原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夏吉宣,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研究院院长董关鹏,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陈怡群,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党委副书记吴广明等出席论坛。郭卫民致辞郭卫民在致辞中表示,40多年来,我国国际传播事业持续发展,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外开放和国际传播相互赋能,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形象不断提升。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与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携手合作,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张小影主持论坛张小影在主持论坛时表示,这次论坛不仅邀请了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还邀请了经济学家、媒体工作者以及走向海外的领军企业代表,一起来探讨当前多元国际传播主体在参与国际传播过程中的探索,推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学理探索更好与传播实践相结合。吕培明致辞吕培明在致辞中表示,同济大学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化是同济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将继续发挥国际交流合作的传统优势,持续推进外国语学科转型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贡献同济智慧。陈怡群致辞陈怡群在致辞中表示,论坛在临近第七届进博会开幕之际举办,以对外开放和国际传播为题,恰逢其时。上海高层次国际节展赛会活动,为开展好国际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资源。希望未来与同济大学等更多高校和智库机构携手合作,联手打造政府、媒体、智库综合对外传播体,共同推动中国声音和上海精彩传扬世界。赵启正作主旨演讲在主旨演讲环节,赵启正以《国际传播,公共关系事业大有可为》为题,阐述了公共关系在加强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他表示,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公共关系、公共外交,增强对外话语力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高校应开展公共关系、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方面的通识教育,让每个人都能为国际传播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丁伟作主旨演讲丁伟在题为《坚持改革开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效能》的演讲中,结合近日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七届会员大会的反响表示,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具有特殊功效,中国优秀文化思想对当今世界具有重要价值,坚持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可有效助力我国国际传播。陈文玲作主旨演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题为《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国际传播,为中国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鼓与呼》的演讲中表示,我们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渠道、手段方式加强国际传播,构建有说服力、影响力的立体化外宣体系,提升创造议题、话题和立论的能力。顾学明作主旨演讲深圳大学开放与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在题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与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演讲中表示,要推动更具自主性、系统性、引领性、安全性的对外开放,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传播秩序,让中国的声音与世界的声音形成和谐的共鸣。高融昆作主旨演讲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自贸战略研究院院长、上海海关原关长高融昆在题为《以新的自由贸易战略推动新的经济全球化》的演讲中表示,海关是推动贸易便利化、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实施中国自由贸易战略,为新的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力量和方案,上海成为国际传播与对外开放双向赋能的最佳案例。吴广明主持专题交流吴赟作主旨演讲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在题为《中国科技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镜鉴与当代发展》的演讲中表示,科技实力成为大国竞争关键,我们迫切需要构建科技对外话语体系,同步提升国家科技创新硬实力和科技话语软实力。9位专家作专题交流在下午的专题交流环节,围绕议题一“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议题二“多维赋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党委书记、总编辑王晓辉,董关鹏,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委工作部执行部长、品牌文化部执行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研究员、纪录片中心主任陈亦楠,携程集团携程研究院执行秘书长孙博文,《艺术与设计》杂志社长兼总编辑钱竹先后作报告,分享了各自的研究实践成果与思考建议,内容涵盖对外话语创新、中国企业海外传播、智库建设、城市国际传播、中国游戏文化的国际传播、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在线旅游平台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讲述等广受关注的话题。专题交流由吴广明主持。夏吉宣作论坛总结夏吉宣作论坛总结时表示,本次同济论坛聚焦“对外开放、国际传播、桥梁建设”,体现了“跨界”这一特色,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借力、相互赋能。借鉴桥梁建设的成功经验,讲好中国推动合作共赢的修桥的故事,是我们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一个切口。出席论坛活动的还有中宣部国际传播局二级巡视员张东、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周平、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刘晓天、《艺术与设计》杂志副总编辑李红菲等。论坛开幕前,作为此次论坛的组成部分,“通达四方,连接世界——中国桥梁的故事”图片展当天上午在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所在的同文楼揭幕。展览由中国桥梁简史、中国的桥梁文化及其美学意蕴、中国桥梁的建设者三部分组成,选取了近年来中国桥梁的经典之作,包括中国桥梁设计施工队伍参与的国际桥梁工程,第三部分还展现了中国桥梁中的同济人。揭幕式上,董关鹏,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主席葛耀君分别致辞,王晓辉主持。他们表示,桥,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文化的载体、情感的纽带。展览以桥为媒,希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架设更多“连心桥”,让中国桥梁的故事,成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外国语学院文字:黄艾娇、李想图片:江平、胡俊(中国网)视频:宋宇星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变变变!同济食堂全新开张,请你吃!相关链接👇签约!同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链接👇备受瞩目!“同济智慧”亮眼点赞!
11月4日 下午 12:57
其他

变变变!同济食堂全新开张,请你吃!

好消息!好消息!师生们翘首以盼的同济西苑饮食广场自明天起(11月4日)携28个特色风味美食窗口惊艳开张,重磅回归从一日三餐到下午茶再到夜宵这里应有尽有“梦中情饭”,它来了!从丰富的菜品设计再到暖心的空间布局本次食堂的全新升级融入了人性化、智能化的理念以及浓厚的同济人文情怀是集餐饮、学习、交流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型食堂走进食堂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时尚又简约的就餐区域自然光与柔和的灯光交织用餐区域布局合理桌椅摆放错落有致美观与实用性兼具在忙碌的学习与工作之余不妨来户外就餐区小憩片刻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傍晚的温柔余晖还是夜幕降临的星空约上三五好友在这里让心灵与味蕾一同享受难得的宁静与美好明厨亮灶,严格监管公开透明,健康品质期望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家乡味这次还全新推出了智能称重自选区确保每位同济师生前来就餐都能拥有更愉悦的用餐体验接下来千万别眨眼南北美食荟萃中西风味创新不一样的同济烟火下一个你最难忘的“同济滋味”是哪一个呢?麻辣烫、猪肚鸡、粤式茶点、粥铺煲仔饭、果捞吧、奶茶铺、铁板烧小铜锅、西餐、夜宵烧烤、石锅拌饭串串香、牛肉汤健康轻食、快餐小炒当然还少不了同济那碗面……接下来就等你来同济pick不同的美食图鉴在同济面包房还有传统的中西面点学校也会定期推出应季时令特色传统点心樱花青团、中秋月饼、手工粽子……这些同济限定味道你是不是都排过队~西苑食堂的新貌与美味近在眼前我们热切盼望这里能成为你青春回忆的地方希望这里能成为你奋斗征途中温馨的港湾更期待你与同济食堂的故事未完待续快快一起享受这场美食盛宴吧!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写下那些关于你和同济西苑食堂的故事点赞前100名的精选读者留言将有机会随机获得西苑食堂定制餐券我们请你吃好吃的~期待你的分享呀~留言活动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15日餐券仅限校内自行领取后续我们会一一通知幸运读者们餐券上将有详细的使用细则哦~来源:后勤产业公司、党委宣传部后勤管理与保障处出品:同济大学学生记者团图片:罗海奕、林尤翔、杨雨露柳百皓、张任、李沅羲、程蕾王佳鑫、李海星、徐泽阳、李依珺整理/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签约!同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链接👇备受瞩目!“同济智慧”亮眼相关链接👇教育部重要名单公布!同济+5点赞!
11月3日 下午 6:39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签约!同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今天(11月2日)下午,同济大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助推新时代新疆兵团高质量发展和同济大学“双一流”建设,共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合作交流座谈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薛斌,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并讲话。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哈增友,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秘书长李旭,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副校长许学军、党委副书记刘润等出席。薛斌表示,长期以来,同济大学在干部培训交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新疆和兵团大力支持和帮助,有力助推了新疆和兵团高校办学水平提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办好教育,是党中央赋予新疆和兵团的重大使命。希望同济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如既往地支持新疆和兵团高等教育事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推动合作事项落地见效,为忠实履行好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兵团篇章提供有力支撑。方守恩表示,兵团和同济大学一直以来在城乡规划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建设美丽新疆、繁荣兵团,同济大学责无旁贷。希望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双方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战略合作政治站位;继续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方面战略支撑,推进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各项合作任务落实落细,携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在薛斌、方守恩等共同见证下,李旭、许学军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同济大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深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支持新疆工业学院(筹)建设,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助推兵团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兵团战略提供智力支持。签约前,在方守恩陪同下,薛斌一行先后来到同济大学校史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参观,了解学校百余年办学历程和发展成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同济大学有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同志参加。来源:党委宣传部文字:黄艾娇图片:周游视频:武毅翔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神仙友谊→全员上岸!这群同济er携手追梦相关链接👇备受瞩目!“同济智慧”亮眼相关链接👇教育部重要名单公布!同济+5点赞!
11月2日 下午 9:10
其他

备受瞩目!“同济智慧”亮眼

昨天(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上海主场暨2024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也是世界城市日举办十周年,以“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于10月26日至3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上海市两地举办,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活动上,发布了“威海倡议”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的“上海指数”山东应用报告》《威海手册:全球社区可持续发展报告》《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简称《上海手册》)年度报告和《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使用指南》等系列研究成果,凝聚着同济专家学者的重要贡献。同济教授领衔研发的“上海指数”发布应用指南昨晚,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做客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夜线》栏目,详细解读“上海指数”何以成为刻度精确的城市品质标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海云老师作为首席专家,联合国内外研究团队,重磅发布“上海指数”的最新研究成果——《上海指数综合指标应用指南》。该指南系统地介绍了上海指数47个核心指标的内容、计算模型、数据收集方法及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之间的关联性,为上海指数的全球应用提供重要指导,也为各类应用场景及创新主题指数的研发提供操作指南。上海指数是在联合国人居署、住建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下,由同济大学和国际研究团队共同研发的国际权威指数,旨在对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步程度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是监测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的重要工具。团队对中国五大城市群近百个城市,以及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多伦多、莫斯科、悉尼等20多个全球试点城市开展应用研究,相继发布了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体系框架、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体系,目前的应用城市范围超过130多个城市。团队还研发了诸多创新应用场景和主题指数,例如上海新城可持续发展指数、威海精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等。同济多个教授团队参与《上海手册》的撰写大会发布了2024版《上海手册》。《上海手册》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国人居署和国际展览局共同主编的可更新国际文件,每年遴选和收录各国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重要领域的优秀案例。作为《上海手册》总体工作方案的总编单位,同济大学多个教授团队作为领衔专家参与《上海手册》部分章节的撰写。今年是《上海手册》的第十个版本,围绕“青年引领城市气候行动”,收录了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重点案例,中国有6个案例入选。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彭震伟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黄怡教授、陈晨副教授、刘超助理教授、曹湛助理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彦助理教授承担了《青年建设城市与社区共治平台》章节的撰写。经济与管理学院陈海云老师主笔《青年参与低碳与韧性城市建设》章节的撰写,其中包括此次入选的2个上海案例之一——“中国上海:厚植绿色、生态惠民——徐汇共治共享高品质口袋公园”。李彦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的实践为例,所撰写的案例“南南合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入选《青年共享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章节。此外,昨天上海主场开幕式现场发布了5个全民互动、全民参与的公益品牌活动,其中包括上海社会组织公益创新创业大赛,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程思睿负责的“济聋人心声”公益团队研发的AI手语数字人项目,获得该大赛公益团队创业赛道金奖。程思睿还作为青年代表参加了圆桌会议。来源:央视新闻、新民晚报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视频:看看新闻、第一财经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神仙友谊→全员上岸!这群同济er携手追梦相关链接👇祝贺!同济学子喜报频传相关链接👇教育部重要名单公布!同济+5点赞!
11月1日 下午 4:35
其他

神仙友谊→全员上岸!这群同济er携手追梦

友园7号楼501宿舍、504宿舍508宿舍、510宿舍、519宿舍+友园10号楼209宿舍这六间宿舍均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班他们通过四年的并肩奋斗全部成功保研他们在学习上并肩前行在生活中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共同成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学霸宿舍了解他们的故事吧~友园7号楼501宿舍:共同拼搏,彼此成就任思剑保研至清华大学陈复轩保研至同济大学金昊保研至同济大学孙远航保研至同济大学友园7号楼501宿舍的四名同学来自2021级人工智能本科班,这个宿舍不仅是他们追梦的起点,也是他们智慧碰撞与深厚友情的见证地。几年的时光,同学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更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和团队精神,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术探索之旅中,他们积极分享学习经验与资源。每当遇到困难,大家总是第一时间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和解惑,帮助彼此克服学习上的难题。生活中,这个宿舍更是温暖的港湾。他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宿舍的团建活动,互相分享快乐与烦恼。在复习备考的紧张时刻,他们总会相约一起学习,互相鼓励、缓解压力,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每个人都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彼此的支持,激励着彼此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友园7号楼504宿舍:学术引领,团结奋进向思丞保研至北京大学叶龙钦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陈名杰保研至同济大学黄毓青保研至同济大学友园7号楼504宿舍的四名同学来自2021级人工智能本科班。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向思丞作为宿舍的“学术先锋”,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色,还以身作则,积极带动室友们一起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并组织了许多集体学习,让大家一同探讨课程难点和科研项目。叶龙钦在竞赛和科研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经常分享自己在比赛中的见解和技巧,鼓励大家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陈名杰与黄毓青则十分注重学术基础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他们不仅在学习上互相激励,在生活中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集体带来的温暖与支持,让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感受到力量,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征途中继续追求卓越。友园7号楼508宿舍:互相激励,稳步前行李浩保研至北京大学韩嘉宝保研至复旦大学王钧乐保研至中国科学院文晨希保研至同济大学友园7号楼508宿舍的四位同学来自2021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班。韩嘉宝以严谨的学习态度成为宿舍的榜样,激励着大家在学业上更进一步。李浩善于分享保研信息和资讯,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王钧乐则将重心放在科研的实际应用上,常与室友们讨论如何解决科研中的难题,促进大家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文晨希在努力提升学业成绩的同时,也不断为宿舍的学术讨论带来新的思路和角度。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同伴,也是彼此生活中的最佳支持。宿舍内的每一次深夜交谈,自习室的每一盏灯光,都见证了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的故事,是对青春力量最动人的诠释。友园7号楼510宿舍:齐心协力,共同奋进张敦庭保研至北京大学舒胤铭保研至复旦大学王心炜保研至复旦大学刘嘉俊保研至同济大学友园7号楼510宿舍的四位同学来自2021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班。张敦庭有着扎实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在多项科研竞赛中获得佳绩。舒胤铭在学业上表现出色并积极参与学生组织,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活。王心炜专注于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踏实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赤诚热爱使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刘嘉俊在学习和科研上始终保持高度的自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参与了多项科研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们深知,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跌倒又爬起的坚韧与不懈。无数个夜晚,他们埋头苦读,与星辰为伴,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热爱,以不屈不挠的斗志面对每一个挑战。他们的故事,是勇气、坚持与梦想交织的赞歌。友园7号楼519宿舍:学术攀登,齐头并进王宝琦保研至清华大学马明扬保研至北京大学李杏保研至复旦大学李可保研至复旦大学友园7号楼519宿舍的四位同学来自2021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班。王宝琦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荣获国家奖学金和启迪奖学金,主持国创项目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担任院学生会主席与班长,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带动宿舍成员科研共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李杏、李可和马明扬在王宝琦的带领下也纷纷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大家在互相支持和鼓励中不断提升自我,积累经验,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宿舍,四位学子以集体学习和讨论为舟,共同驶向学术挑战的海洋。他们相互支持与合作,不仅显著提升了学术水平,更在并肩作战中加深了友谊。这段共同奋斗的经历,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友园10号楼209宿舍:携手共进,追求卓越李姝仪保研至复旦大学朱芷莹保研至浙江大学姜梦佳保研至同济大学马雪林保研至同济大学友园10号楼209宿舍的四位女生来自2021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班。尽管每位同学在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上各有千秋,但都对集成电路领域有着无限的热情,她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每当夜幕降临,宿舍便化身为学习交流的殿堂。她们与室友分享心得、交流学习方法,营造出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此外,她们也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她们的故事,是个人奋斗与青春友情的完美融合,展现了团队精神的力量。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她们不仅收获了学术的硕果,更培育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彼此人生路上最坚实的依靠。六间宿舍,全员保研拼搏的身影闪耀光芒!相互支持,携手并进团队的力量铸就辉煌!勇敢追梦,永不止步未来的道路宽广明亮!来源:党委学研工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
10月30日 下午 5:33
其他

祝贺!同济学子喜报频传

唯一金奖、组别最高奖、总成绩第一……近日,同济学子在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德国红点奖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站全国首届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等国内外各类赛场上喜讯不断一起来看他们的战果吧!国内外设计赛事捷报频传近期,设计创意学院、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学子不断从国内外设计赛事上传来好消息:硕士研究生杨梦石团队作品获第二届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鞋品组唯一金奖,硕士研究生郑青云团队获第五届金芦苇工业设计奖概念组最高奖——未来之星奖,本科生吴悠团队获2024德国红点奖。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鞋品组唯一金奖团队成员:杨梦石,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胡若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宁津,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张浩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获奖作品:“三叠纪”溯溪-徒步户外鞋采用三层鞋面设计,不仅实现溯溪所需的透水和排水功能,还兼顾徒步对于防护和支撑的使用需求。本鞋所用材料贯彻可持续理念,采用回收轮胎制成的耐磨鞋底和源于生物材料的TPU鞋面。鞋身采用模块化设计,任何磨损都能通过更换模块修复,延长鞋子使用寿命。“三叠纪”结合实用与环保,提出“跋山、涉水”和“一鞋走天下”的概念,为户外爱好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用设计探索自然之势,在“畅神天地”之路上“永不止步”。金芦苇工业设计奖概念组最高奖团队成员:郑青云,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蒋胜圣,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奖作品:VirtX是一款通过电触觉渲染技术为全身皮肤带来虚拟触觉体验的服装,突破了XR设备不易使用的常态,从外观到穿戴均与普通服装无异,有潜力构建XR生态或与现有XR生态接轨,并在娱乐、教育、医疗以及特殊场景中产生有效应用。在医疗理疗领域,能够做到高精的电触理疗和辅助神经通路监测;在消防训练等特种虚拟训练中,帮助受训者更安全高效地形成肌肉记忆;在娱乐游戏领域,配合VR眼镜等拓展现实设备,实现更好的沉浸式体验。此外,对于视听障特殊人群,其独特的动静态触觉图案模拟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2024德国红点奖团队成员:吴悠,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陈清羽,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获奖作品:人耳可以屏蔽百分之八十的噪音,去聚焦与放大自我意识所关注的声音。而在多人环境下,现有助听器存在无法聚焦单一声音、自动调节等明显功能性缺陷。“FOCUS”助听器产品端基于视觉捕捉技术,通过深感摄像结合视觉感知,旨在模拟并恢复正常听力者所具有的空间声音聚焦能力和声响自动调节机制。同时,交互端兼顾语言恢复训练与社群性情感与信息交流。整套设备通过低成本、小影响的优势,高维度提升用户体验感,注重佩戴舒适度和康复疗效。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站总成绩第一近日,2024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站开赛,同济大学志远车队派出Z241城市概念车车组及Z242原型车车组参赛,荣获原型车内燃机组冠军、城市概念车氢燃料电池组亚军、突破奖、原型车最佳外观奖和UC最佳外观奖,总成绩和奖项数量均位列全场第一,续写了车队“历史最久、成绩最好、得奖最多”的辉煌篇章。左:Z242原型车
10月29日 上午 10:32
其他

同济版“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

同济版“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怎么折都迷人今天让我们以“三折叠”的方式打开同济秋日记忆秋意渐浓,秋雨清冷走在铺满落叶的校道上伞下是你,雨中是同济每一面都深深牵绊着一代代同济人风光旖旎,傍水相依当雨过天晴、云开月明时独具一格的建筑与湖光水色浑然天成形成了一幅幅奇妙的天然画卷每一面都是诗意雅韵在阳光的照耀下俯瞰同济宛如五彩缤纷的调色板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见证着岁月变迁、时光如梭每一面都令人向往徜徉在同济之秋的浓情里这份历经春夏的沉淀浪漫又惬意每一面都收获到了不一样的感悟与成长窗外是落叶飘落的声音窗内是同学们学习的宁静星光不负赶路人一支笔、一摞书相信梦想终将绽放每一面都将硕果累累这里是智慧的灯塔也是追求梦想的殿堂弦歌不辍,历久弥新你的所思所想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每一面都有未来的方向四季轮转,一日三餐南北美食荟萃中西风味创新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每一面都是难忘的“同济滋味”秋味袭来,暖胃又暖心每一勺汤汁的浓郁每一碟炖肉的嚼劲……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每一面都让你元气满满运动是青春最动听的旋律处处可见师生的英姿飒爽处处可闻师生的欢声笑语在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里每一面都是活力满满汗水与坚持的较量技巧与速度的超越每一次挑战,每一次突破每一面都是对青春最好的致敬在这里每一份热爱都有归属每一个梦想都有舞台相信每一个敢闯会创的你都能闪闪发光这里的每一面都充满惊喜在这里你可以勇敢地展示自己做生活的主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你尽情地描摹青春里的“小确幸”这里的每一面都写着“爱与被爱”散落在校园里的小众打卡点你知道多少你看过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深海探索馆吗~身临其境地领略蔚蓝深海的魔力每一面都勾勒出海洋的壮阔又或者在博物馆感受历史的力量静下心来去探索未知共赴一场文化的盛宴每一面都展示着文化传承的力量相信在每一个路过的人心里都能播下一颗热爱同济的种子“三折叠”的每一面都记录着同济er的青春正邂逅着那独一无二的自己从今天起祝福每一位同济人都能在不同的“折面”里展示出不同的风景和故事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来源:党委宣传部出品:同济大学学生记者团图片:周游
10月27日 下午 1:12
其他

在同济“整活”!我们大学生还是太全面了

“快看,我们团队上新闻联播啦!”10月15日晚张昊博兴奋地向亲友们分享着喜讯虽然只有1秒的侧脸但从校园走向农田他不仅闪现《新闻联播》更奔向智慧农业的璀璨未来他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020级本科生也是《智绘农稷——绿色智绘无人农业引领者》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刚刚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金奖并入选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他也因此幸运地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的画面里此外,他以第一发明人获2项发明专利授权:《基于智慧农业多机协同的自主种植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基于路径规划的多种植车辆协同控制系统》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等
10月26日 上午 11:16
其他

三十而立,向新出发!

三十载栉风沐雨,同济匠心绘制城市蓝图;三十载勇立潮头,同济智慧点亮人民梦想;三十载薪火相传,同济力量创造美好未来。今年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院三十周年。今天(10月25日)下午,“向未来,再启新征程”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在同济规划大厦举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上海市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郑时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院士,上海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彭震伟等出席。活动由同济规划院党委书记刘颂主持。郑庆华表示,30年来,同济规划院始终站在行业发展前沿,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卓越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高校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希望同济规划院紧跟时代脉搏,与大学携手同行,持续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担当行业先锋,把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作为推动同济规划院创新发展新的历史机遇,矢志打造领军型企业、学科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为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贡献同济智慧。郑时龄表示,30年来,同济规划院在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的历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新一代同济规划人要继续勇担重任,争做规划行业的领跑者,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发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唐凯表示,同济规划院在国家建设发展的一次次关键时刻,以巨大的魄力和勇气知重负重、深入一线,为推动人民城市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希望同济规划院在新时代再创辉煌。周海鹰表示,今年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杨浦区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同济大学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同济规划院的深度参与。当前,杨浦区正处于“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的关键时期,希望区校双方继续担当建设人民城市的共同使命,向世界展示上海人民城市的建设成就,努力成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图景的重要窗口。会上,石楠、伍江先后致辞,表达了对同济规划院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冀。同济规划院院长张尚武作了题为《向未来,再启新征程——同济规划院发展展望》的报告,回顾了30年来同济规划院与时俱进、踔厉前行的奋斗历程,用“产教融合、城乡再生、同济云舟、同舟智汇、青年发展”等五个关键词对同济规划院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会上,“同济城市更新与运营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以同济大学校属企业为主体,整合了同济规划、建筑、管理、计算机等优势学科资源,旨在提升城市更新建设中全产业链的综合能力,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研究平台。校领导与嘉宾为“上海市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同济大学教育部重点领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等11个同济规划院产教融合基地揭牌,标志着产学研用平台迈向新高度、开启新篇章。会上,同济规划院发布了“同济云舟AI平台”首批成果,该平台将成为城乡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及所有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智慧工具箱。设立了“同舟智汇”智库平台,该平台将作为城市发展领域决策咨询服务的重要品牌以及科研成果的发布平台。发布了“同舟智汇”智库平台的首批成果——全球城市综合评价指标,该指标从城市碳商、城市幸福商、城市智商、城市健康商等角度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价。会上,同济规划院特聘吴志强院士为同济规划院战略专家委员会主任。作为发展转型、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济规划院战略专家委员会将成为同济规划院建设“中国最好的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机构”目标的重要智力支撑。岁月如歌,征途如虹。同济规划院,孕育于百年规划教育,诞生于同济强势学科。三十而立从头越,作为依托同济大学国家一流学科城乡规划学成长起来的学科型企业,同济规划院是全国首批获得“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科研机构,也是上海市土地规划乙级机构以及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同济规划院已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累计建设完成了6000余项项目,持续参与“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雄安新区规划”“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日喀则地区援藏城镇规划”等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项目,用智慧与汗水绘制出一幅幅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梦想引领,使命催征。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同济规划院始终植根于国家发展与时代需求,以建设“中国最好的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机构”为目标,面向城市发展需求,提供全领域的技术支撑与服务。未来,同济规划院将以实际行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为学科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为推进中国高质量城乡发展而不懈努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来源:同济规划院、党委宣传部文字:聂阳阳、李想图片:傅鼎、董雷、梁莉、王楚涵、吴虑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重要进展!同济团队有新发现相关链接👇祝贺!同济大学,牵头26项!相关链接👇追“星”现场,世界“顶流”在同济!点赞!
10月25日 下午 10:57
其他

祝贺!同济大学,牵头26项!

在今天(10月23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共授奖214项(人)。以同济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26项成果(人)获奖,其中包括一等奖9项、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汤奇荣长期从事复杂极端使役环境集群无人系统的研究,研制多款国产自主可控硬工无人系统,相关技术应用于空间微重力、陆地强对抗、水下信息强受限等环境,助力我国复杂极端使役环境集群无人系统技术的突破和落地应用,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8项)获自然科学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为土木工程学院张丰收主持完成的“流体注入下深层页岩的破裂与失稳特性”。技术发明奖(3项)获技术发明奖3项,其中一等奖2项,分别是交通学院孙剑主持完成的“自动驾驶汽车虚实融合测评关键技术与系列装备”、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何斌主持完成的“复杂屏蔽空间无人系统自主智能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进步奖(13项)获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一等奖5项,分别是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李博峰主持完成的“导航卫星精密定位的空间误差处理关键技术与星地一体化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亚雷主持完成的“钢铁废水绿色低碳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土木工程学院周颖主持完成的“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抗震及震振双控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土木工程学院张冬梅主持完成的“富水地层盾构隧道结构灾变机理及韧性提升”、土木工程学院黄茂松主持完成的“软弱土地基循环加载特性与动力灾变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科学技术普及奖(1项)获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1项,为附属眼科医院(筹)许迅主持完成的“‘目’浴阳光-儿童早期视觉健康系列绘本《快乐的大眼睛》及衍生科普作品”。矢志坚守科研初心自觉履行使命担当同济人坚持“四个面向”投身科技创新主战场潜心科研、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来源:科研管理部、党委宣传部编辑:陈少颖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重要进展!同济团队有新发现相关链接👇全国1/2!同济学子拿下特等奖相关链接👇深造率100%!同济这个班,不一般!点赞!
10月23日 上午 11:56
其他

全国1/2!同济学子拿下特等奖

近日在第三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大赛上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张银杰、谷家颂、孟涛的参赛作品《VSP资料逆时偏移角度域成像道集生成技术》斩获处理赛道特等奖全国仅2支队伍斩获特等奖(从左到右依次为:孟涛、王本锋、王腾飞、张银杰、谷家颂)王腾飞、程玖兵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同济大学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团队针对油气勘探中井中地震观测数据(VSP)成像精度不足、运行效率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矢量的新型逆时偏移角度域道集提取方法,大幅提升了成像质量与角度道集提取精度,同时团队采用了成熟的CPU/GPU异构并行计算策略,有效解决了工业化数据处理中的运行效率问题。目前该方法已经移植到国际领先的国产物探软件GeoEast平台上,为我国油气勘探井中高精度地震成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技术支撑。本届大赛由SEG(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中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分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主办,共吸引了全国28所高校120支队伍参与。大赛以“打造物探软件生态”为主题,激发相关专业大学生解决实际地球物理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结合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来源: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Guten
10月21日 上午 9:48
其他

深造率100%!同济这个班,不一般!

全班21位本科生同学均成功获得深造机会是什么体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同济大学这个“学霸”班级——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听听他们班团结拼搏的成长故事吧~三年前来自不同专业的21名同学怀揣着探索生命科学之美的梦想顺利通过选拔成为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中的一员正式组成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作为学校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探路之举同济大学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承载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殷切期冀依托该拔尖班学校精心制定了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有志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科技领军后备人才自此21颗年轻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把握这一宝贵的学习机遇拼搏向前👇👇👇全班获得深造机会高达100%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学科竞赛参与率100%英语四六级通过率100%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100%各类竞赛获奖62人次......“我们班不止有全员深造……”前不久同济大学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21位同学都收到了好消息他们均获得深造机会同学们将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其他国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这个“神仙班级”的秘诀是什么呢?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近四载同济同窗情21位同学始终永葆初心,创新探索脚踏实地,厚积薄发“我们21个人的梦想和奋斗目标比较一致,期待能探索生命科学更多的奥秘。由此,班级的学习氛围一直很浓厚,大家更是彼此的研友,同学们会经常笑谈觉得很幸运,因为在大学里至少已经交到了20个好朋友。”班级团支书刘蕴琛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都很强在他们看来“共同进步是很美妙的感觉”课堂上同学们会针对最前沿的学科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课后同学们也会在班级群里共享学习资料或者组织学习分享交流会等这样良好的班风让全班同学都保持了优异的成绩在准备保研时同学们更懂得相互扶持,相互勉励当有人感到心情苦闷时其他同学会主动约饭搓一顿或是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夜话带动大家摆脱负面情绪刘蕴琛感慨地说道:“团结友爱”是我们班最大的亮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愿意花时间去参与各类大赛,以赛促学,对我们来说,能更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吕璟瑄说在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国内外比赛中都能找到大家的身影同学们也收获了不错的成绩从高中到大学吕璟瑄已经参加了三届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他从小就对生物学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从高中时懵懂试赛到大学时被推选为Tongji_China代表队的队长他和同学们与来自不同国家的队伍同场竞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连续两次拿下全球金牌准备比赛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任务较为繁重吕璟瑄与班级同学还有来自其他学院的同学们每周都会进行“头脑风暴”从100个选题想法筛选至最后的创意落地大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学院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最终高效地完成项目实验拿下全球金牌给团队带来了不一样的获得感与成就感除此之外他还和班级同学一起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吕璟瑄说每一次参赛我们都会互相鼓励、坦诚分享在合作中互帮互助收获的不仅是奖项和科学知识还有深厚的友谊在彼此的陪伴中实现成长在共同进步的氛围中顺利“上岸”吕璟瑄所在的西南二230宿舍也实现了同班同寝的三人一同保研至北京大学的梦想“全班一起出动,在我们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除了参加比赛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2023年暑假班级全体同学赴安徽金寨校友企业开展了为期近十天的实践学习白天同学们跟随一线技术人员体验临床分子诊断试剂的生产流程近距离感受如何将理论知识向实际生产进行转化晚上同学们会组织有趣的团建活动10天不短不长却是一段十分珍贵的集体学习经历他们还集体去了天目山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野外实践也会全班一起前往崇明东滩观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虽然旅途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反而更加深了同学们对专业的热爱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了班级的凝聚力每一个神仙班级的背后都有许多默默支持的TA在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班主任高睿老师眼里每一位同学都很优秀她不希望有任何一位同学掉队高睿老师(左一)带同学们赴崇明东滩观鸟提到高睿老师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高老师的感激之情“高老师对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格外重视,我们班同学几乎都去过她办公室'私聊',她会从前辈的角度为我们规划未来,还会帮我们分析所做的科学实验的可行性等,每一次这样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对我们来说都是十分有用的,干货满满。”大学初期有不少同学容易感到迷茫导致成绩下滑高睿老师会主动发现并研究同学们的不足之处不管多忙她都会坚持开班会并在私下对同学们一一辅导这些亦师亦友的帮助从来都是在高睿老师的行动里因此在同学们的心里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们老师对我们的未来都这么重视,大家自然对自己会更加负责了。“高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收获了满意的成绩她十分欣慰地为同学们送上真挚的祝福祝福同学们在未来越走越远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建树、发光发热微微萤火相聚终成众星之光明年6月同学们即将毕业相信大家会继续带着班级的大梦想从同济再次启航各自奔赴新的山海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祝福每一个同济学子未来可期,前程似锦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研工部、本科生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整理/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Guten
10月20日 下午 12:37
其他

震撼亮相!上海→山东,同济原创出品,连演三场!

Tag!新老朋友再相聚相关链接👇上海市重要荣誉揭晓!同济+3相关链接👇2金2银!同济学子,好样的!点赞!
10月19日 下午 2:46
其他

Guten Tag!新老朋友再相聚

TONGJI×Deutschland战略对话、学术研讨、人文交流……一年一度的中德学术人文周在同济大学拉开帷幕,一系列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带来了一场中德、中欧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学术人文交流盛宴。中德双方相关政府部门及基金会、德国高水平战略合作伙伴高校、德国知名企业代表,与同济大学对德合作机构师生、校友代表齐聚一堂,共叙同济与德国历久弥新的百年情谊,共绘中德合作共赢的美好新图景。👆点击视频直击现场上海市副市长解冬,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席茹,外交部欧洲司参赞王玮,德国联邦教研部国际司副司长曼纳,德国驻沪总领事李德仁,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国际合作联合会主席莱昂哈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西克斯,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东亚区首席代表马瀚,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马铭博,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郑庆华、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副校长娄永琪,东华大学原党委书记、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朱绍中,同济大学原副校长董琦等出席活动。共促中德合作迈上新高度今天(10月18日)下午,以“开启数智赋能新征程
10月18日 下午 9:40
其他

上海市重要荣誉揭晓!同济+3

近日上海市总工会公示2024年“上海工匠”候选人名单同济大学3位教授名列其中他们分别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汤朔宁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皮肤病医院史玉玲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靳令经汤朔宁
10月17日 下午 2:34
其他

2金2银!同济学子,好样的!

黄浦江边,创新潮涌10月15日晚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圆满落幕同济团队驰骋赛场斩获佳绩——金奖2项,银奖2项其中“智绘农稷——绿色智慧无人农业引领者”金奖项目入选同期举行的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央视《新闻联播》聚焦项目简介01智绘农稷——绿色智慧无人农业引领者“智绘农稷”团队针对传统农机成本高、控制难、效率低等三大痛点,推出了一款适应全地形的智能农机。该团队提出了“N台种植车辆+1套软硬件”的创意,精准设定农业解决方案,通过全地形多机协作模式,帮助小农户实现智慧种植,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该项目产品已通过CNAS认证,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目前已成为蒙田科创农场的示范项目。该项目所作业的无人农业试验田也成为了上海市的农产品输出样板和上海市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团队始终坚守初心,努力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新动能。02新声科技——吸声降噪超结构领军者为有效满足国家在航空工业研发中对极端环境下噪声控制的迫切需求,“新声科技”团队针对国产大飞机等装备建设中面临的声学“卡脖子”问题,提出了将新声超构材料应用于声衬技术的创新方案,充分发挥了新声声衬材料轻薄、高效和绿色的优势,助力我国航空工业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新声产品还可以快速下沉到低空飞行器等民用市场。目前,团队提出的新声超构声衬已经在某重点项目压缩机平台上成功应用。未来,团队将围绕航空产业等重点领域进行定制设计,推动我国航天航空事业高质量发展。03慧测智行——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测试专家“慧测智行”团队首创了边缘场景生成、智能程度评价和性能漏洞识别三大关键技术,积极革新了传统的测试方式,推出了一套更全面、更智能、更安全的自动驾驶测试方案。该项目将仿真测试的道路测试替代率提升至90%,大幅减少L4级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里程需求,从传统的十亿公里降至一亿公里。目前,慧测智行的产品已经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成功应用,并获得国内知名汽车检测企业和车企的高度认可。团队将持续推动中国自动驾驶测试能力的提升,助力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未来美好生活赋能。04箱梁探病——桥梁“胃镜”机器人为实现桥梁内部病害数据自动化采集与智能化诊断,“箱梁探病”团队研发了适应于混凝土箱梁场景的标准化无人自主检测机器人及配套的箱梁内部病害检测解决方案。该项目采用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SLAM等技术,通过攻克混凝土箱梁巡检机器人工作环境与探测对象重叠的技术难题,开发了集寻迹、避障、探测于一体的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还扩展到多机器人集群中,并且建立了内嵌数字孪生模型的病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病害维护的智能决策,助力实现安全、高效、智能化的桥梁健康检测任务。本届大赛坚持“我敢闯
10月16日 下午 3:33
其他

这堂大课,今天开讲!

“希望同学们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勇毅前行,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今天(10月15日)下午,一堂“思政大课”线下线上开讲,校党委书记方守恩为同济学子授课,对同学们寄予殷切期望。方守恩以《勇担同济之责,共谱强国新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讲》为题,向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内容,介绍学校贯彻落实这两次重要会议精神的改革举措,以及学校近期发展情况,勉励同学们为教育强国建设绽放青春光彩。“这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方守恩指出,全面深入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从“四个关键”的视角予以理解,即关键时期召开关键会议,通过着力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实现关键一跃。“相较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而言,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更加坚定,路径更加清晰,为建成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方守恩分享了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的体会,特别联系需要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中“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表示,学校比较早地聚焦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实际改革举措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以社会需要倒逼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增强服务能力、提升贡献能级,加快培养和输送国家急需的各类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建成教育强国,时不我待,最重要的是行动。”方守恩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校主动谋划、担当作为,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行动,在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范式、教育治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创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讲授中,方守恩结合学校在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项事业发展的诸多生动实践,讲述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同济作为”。“在当下,广大青年肩负时代重任,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在强国建设中必将释放出磅礴的青春力量。”方守恩寄语同济学子,希望大家做胸怀天下的“擎天柱”,心系家国、勇担重任,将自己奋斗的青春熔铸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做科技强国的“急先锋”,崇尚科学、格物致知,努力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做创新引领的“弄潮儿”,敢想敢闯、攻坚克难,引领未来社会发展;做卓越奋斗的“佼佼者”,挑战极限、勇于求变,在上下求索中将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社会进步的现实。“听完这堂思政大课,我深感振奋、深受鼓舞。方书记用严谨的数据和鲜活的事例,为我们讲述了教育强国背景下同济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数学科学学院的一名新生,我将立志服务于国家对数学基础学科的需求,勇担时代使命,刻苦钻研、追求卓越,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绽放青春光彩。”数学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生张家铭说。2024级本科新生代表、各学院学生党员代表在四平路校区逸夫楼报告厅听讲,其他学生通过学校流媒体平台聆听。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研工部文字:黄艾娇、陈少颖图片:周游
10月15日 下午 6:04
其他

成果频出!同济再获新发现

TONGJI近日,同济大学物理、化学、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环境、建筑等学科科学研究再获重要进展,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部分被遴选为主封面文章,或获特别推荐。探讨水文风险对城市移民的复杂非线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尤其是洪水、暴雨等水文灾害,对人类居住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近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吴志强院士团队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Nature
10月14日 下午 1:03
其他

为你定制!同济新版PPT上线,免费送!

天高气爽,微风和煦伴随着秋意渐浓同济er们即将迎来期中生活各种课堂展示、总结汇报相信已经成为大家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为大家精心制作了六款定制PPT希望能陪伴师生们从容地面对每一次挑战和考验@全体同济er这波福利等你来拿!
10月13日 上午 11:40
其他

首批!同济大学入选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名单,同济大学“设计赋能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名列其中。设计赋能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创新团队我国城市发展的重点已经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的新时代,如何接续历史的更高起点,寻找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城市创新的新动能,如何提升城市环境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人民城市伟大目标,已经成为中国城市下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探索适合未来30至5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原创模式、原创理论体系和路径,服务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更是影响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引领学科前沿、促进学科融合的时代命题。同济大学“设计赋能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将研究人工智能时代“设计”这一新质生产力如何全面赋能中国未来的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自主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我国下一阶段城市发展、建设和治理找寻具有范式转型意义的新思维、新范式、新理论和新方法,进而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国思路和中国路径。创新团队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教育领域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工作抓手。创新团队要瞄准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制定科学清晰的团队建设规划,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着力创新研究方法手段,切实增强研究解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本领;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来源:文科办公室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3103!3103!3103!相关链接👇国内首次!同济自主研制!相关链接👇100分!他们笑起来真好看🤩点赞!
10月12日 上午 11:43
其他

100分!他们笑起来真好看🤩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今天(10月11日)是重阳节也是“敬老节”情系银发,爱在身边刚刚同济大学敬老节大会在一·二九礼堂隆重举行在这温馨祥和的大会上学校还向年满70岁的退休教职工们集体祝寿祝愿各位老同志健康久久、快乐久久、幸福久久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你是否发现“老小孩们”在孩子们的陪伴下总是那么有活力、新潮和可爱爱要表达,爱要趁早你还记得上一次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拍照是什么时候吗?快看今天同济er准备的这份满分礼物虽然简单但十分暖心他们用镜头记录下长辈亲人们最美的笑容慈祥的,可爱的,帅气的劳作的,平凡的这些笑容那么清澈、朴实纯粹十分有镜头感你被这些笑容感动到了吗?👇👇👇请保存这份满分的爱@梁同学:“她在法庭上是严肃认真的法官,但在我面前一直都是和蔼亲切的姥姥,祝福我的姥姥一直平安健康,笑容常在。”请保存这份满分的爱@方同学:“希望我的外婆能够一直健康快乐,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幸福地享受生活。”请保存这份满分的爱@赵同学:“我的外公心里一直住着一个少年,快门咔嚓的瞬间永远都是外公最帅的笑容,想记录下关于他们更多美好开心的时刻。”请保存这份满分的爱@罗同学:“奶奶总是非常愿意以最快乐的笑容面对我的镜头,回看每一次捕捉的照片,我都觉得很幸福。”请保存这份满分的爱@谭同学:“爷爷知道的不多,能听到的也不多,只知道在他宁静的世界里,总想把最好的给我。”请保存这份满分的爱@杨同学:“高考结束后,终于有时间自己做攻略带爷爷奶奶出去旅游了,其实不是他们不愿走出去,是他们最想和我一起去。希望所有敬爱可爱的长辈永远健康平安,以后我们还要去更多更远的地方。”请保存这份满分的爱@侯同学:“爷爷奶奶的笑容永远是我内心最柔软的幸福,想带他们去见更多的风景,定格更多开怀大笑的瞬间。”请保存这份满分的爱@倪同学:“我的奶奶是所向披靡的大将军,也是乐观阳光的小可爱。她总说我是她的心肝啷当肉,我想说她才是我的甜憩百草园。”请保存这份满分的爱@杨同学:“这是我们家的'老小孩',在我的镜头下,爷爷总是pose感十足,可爱又灿烂。外面的世界很美,想和家人一起一一浏览。”请保存这份满分的爱@蔡同学:“外婆是我生命里善良温情的启蒙人,我觉得全世界最美最可爱的人就是她。喜欢用镜头记录下外婆美美的样子,离家在外的我,每次翻看手机相册里家人的照片,都觉得很温暖。”重九月九日阳陪伴长辈别再等来日方长当他们渐渐老去多给他们一些陪伴和关心说说想念、聊聊家常哪怕只是简单的拍拍照帮他们把手机字号调大教他们把照片发朋友圈都是最贴心的守护年年逢重阳,岁岁皆平安在这个“九九”之节祝所愿所爱皆长长久久来源:党委宣传部出品:同济大学学生记者团统筹:陈楠、陈可豪新闻图片:周游整理/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3103!3103!3103!相关链接👇国内首次!同济自主研制!相关链接👇《中国高等教育》刊发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署名文章点赞!
10月11日 上午 10:31
其他

国内首次!同济自主研制!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批准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二维硅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一维硅纳米光栅标准物质3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均由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同保院士、程鑫彬教授团队研制,主要应用于先进测试仪器的纳米长度与角度同步校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纳米制造提供精准“标尺”。其中,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是我国首次建立的纳米级角度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步沉积原子光刻技术方案纳米制造,测量先行。研制高精度的纳米级标准物质,是打造高准确度纳米测量传递链,提升国产纳米制造产品质量可靠性的关键。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突破性地采用分步沉积原子光刻技术,制备难度较大,可直接溯源到自然界量子化物理常数(铬原子跃迁频率),角度绝对准确性在0.001°量级,相当于把一个蛋糕按扇形均分成三十六万份。二维铬纳米栅格的结构面积一般为300μm(微米)×300μm(微米),在没有划伤或破坏的状况下,每次使用2μm×2μm,不重复使用测量区域次数可达20000次以上。·
10月10日 上午 11:42
其他

3103!3103!3103!

2025年同济大学报考点网报公告2025年同济大学报考点网报公告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一、网上报名1.报名对象同济大学报考点(考点代码:3103)仅接受符合下列4种情况的报考同济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和内蒙古自治区招生单位的考生:a)
10月9日 上午 11:03
其他

《中国高等教育》刊发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署名文章

在最新一期的《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的署名文章刊发于该刊“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学书记校长笔谈”栏目,并获封面推荐,文章题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郑庆华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论述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全方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是迈向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高校应当引育并举,加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应当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有组织科研深入推进技术攻关能力提升;应当面向新质生产力体系布局,加速产教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当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对时代科技变革趋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引育并举建设人才高地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当前最突出的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迫切要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流动、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变得更加迅速,各国的教育、科技与人才战略也逐渐呈现出互相融合的态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通过科技创新政策和移民政策的调整,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来推动国内创新产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同样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全球资源,引育并举打造人才高地。高校应积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战略新兴与交叉学科领域,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在关键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前沿技术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打破学科壁垒,建立交叉机制,拓宽人才视野,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顶层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顶尖人才,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平台。建立高效的国际人才流动与交流机制,推动科研人员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科技资源和创新经验,快速融入国际科技环境,提升全球科技话语权。完善科研与创业环境,给予稳定的政策支持,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落户发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人才引进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匹配性,采用灵活的聘用制度、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注重创新成果、社会服务、教学质量等多维度考核,实行长周期绩效评价,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以同济大学为例,学校要持续进行学科专业的优化与调整,推动土木、交通、机械、城规等传统优势学科转型发展,培育如人工智能、天空地海遥感技术、集成电路、光电工程等未来新兴及交叉学科领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步实现向强化基础、通专融合、本研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改革人才引育机制体制,全面推进长聘教职体系制度改革,实施长聘体系与原有体系专业技术职务双通道评聘联动推进,建立从青年科技人才到科技领军人才再到战略科学家的全方位培养体系。发挥国际合作优势,探索设立境外引才服务工作站,聚焦高精尖缺,提升顶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浓度,大力培养引进一流领军人才。强化国家战略需求牵引,打造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自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大学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中心,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成为当时主要科学中心。19世纪德国大学,尤其是柏林大学,开创了现代科研和教育的整合模式,威廉·冯·洪堡提出的研究型大学概念推动了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逐渐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和科学中心,通过大规模的政府科研资助和高校体系的扩展,加州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在全球学术界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许多国家的大学在科技前沿突破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国家实验室通常与顶尖研究型高校开展密切的合作,如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要由加州大学管理,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与田纳西大学在材料科学、能源研究和核研究等领域有着紧密的合作。在“曼哈顿计划”中,美国高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成为曼哈顿计划的关键研究基地,如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的核链式反应就在芝加哥大学的“芝加哥一号堆”实现。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前沿技术带动英国在生命科学、物理和人工智能等科研创新领域居世界前列。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大学的科技创新使瑞士在制药、生物技术、工程等领域形成了全球竞争力。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和科学中心出现多极化趋势,亚洲特别是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的高校在全球学术领域中日益崛起。中国大学在科技创新、学术影响力拓展方面的进展令全球瞩目。当前,中国高校作为新时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支柱,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等提供多方位支撑。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为攀登战略制高点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高校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坚持重大工程牵引、应用场景驱动,强化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导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统筹布局,鼓励和支持前沿交叉研究,主动谋划、积极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要积极营造勇于探索、潜心研究的学术氛围,强化原创基础研究导向。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战略空间,积极参与全球教育科技治理,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高校要深入推进技术攻关能力提升,重点支持“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强化有组织科研,突出高校优势与特色,构建以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为载体、以战略科学家和拔尖创新人才团队为核心、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大科研体系。注重营造潜心基础研究的科研生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齐驱并走,激活科技创新源头活水。推进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和基础研究能力提升计划,开展自主原创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联合攻关,不断探索和优化基础前沿研究组织模式,鼓励教师开展科学前沿和“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服务新质生产力体系布局,产学研用融合推动成果转化高校要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把“强服务能力、强贡献程度”作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价值导向,跳出学校围墙的“内循环”和学科专业的“自循环”等传统惯性,把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学校发展之机,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强校之路。世界众多教育强国均通过高校、企业的协作营造全链条创新生态。德国以其强大的研究型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为基础,结合强大的工业体系,在工程、汽车制造和绿色技术方面拥有全球比较优势。硅谷的创新生态系统依托大学、企业和政府,统筹人才、资本、技术等核心要素,形成了一个高度协同的创新环境。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院校提供了科研支持和人才输送,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通过并购、投资初创公司,推动创新,政府则在公共研发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等政策环境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推动新质生产力体系布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使命。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建强一批实践教学中心、校企创新实践基地、工程实验中心,打造问题导向、能力导向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实现学城、产城、创城“三城”功能要素的融合联动。高校必须不断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深化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完善的科研转化服务体系,主动对接企业,围绕实际需求开展研究,形成更具应用性的创新成果。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发挥“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带动整个创新链条的高效运转,全面推动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要着力解决科技成果向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对接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要深化成果转化机制体制改革,建立高校产学研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参与技术转化的积极性。高校要重点推进与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深度绑定的实体化运行产学研用平台,形成长期稳定的联合技术攻关机制。要改革国家大学科技园组织和运行机制,建立政产学研用协调联动的新机制。要依托各优势学科,打造“产教融合—区域服务—成果转化”三位一体新生态,切实建设好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构建“两网一平台”。要构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推动大学知识溢出,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顺应教育变革新趋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发展以数智化为驱动,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新路径。高校应当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发展,持续推进“四新”学科建设,围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和创新场景,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教平台。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实训、毕业设计等关键教学环节,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数字化转型,着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和个性化需求,通过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高校应当通过构建智慧校园系统,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学效率。应当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科研,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深度,促进科学思维方式转变,辅助科研人员更快地进行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模拟实验,从而加速科学发现的过程,显著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应当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分析市场需求、匹配科研团队、优化产品研发过程,帮助高校和科研机构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应用。2024年5月,同济大学启动了《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提出了“1+N”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思路,落实8项重大任务、30项核心举措。“1”指推动人工智能学科本体的发展和提升,“N”指对既有学科和各项工作的全面赋能,促进传统学科的整体创新和转型升级,全面赋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化为导向,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新生态。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发展模式的可持续转向,以及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都对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在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应当通过优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校园,积极减少碳足迹,并通过减少能源使用和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逐步实现校园的可持续目标。应当瞄准绿色低碳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组织科研攻关,着力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开展大攻关、产生大成果,并强化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加速绿色低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应当开设专门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课程,积极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合作,培养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专业人才,并通过跨学科的项目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的领导者。应当在开发和推广绿色技术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高校合作,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通过支持绿色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在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领域不断创新,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以融合化为引领,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新模式。融合化的本质是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是群体技术创新的产物,学科交叉已成为核心技术突破的必然趋势。高校应当推动学科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支撑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新模式。应当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优势互补和深度交叉融合,推动跨学科课程体系创新,形成贯通本硕博人才培养全链条的多学科联合导师组,产生新的前沿交叉和技术攻关的学科增长点,形成主动交叉、深度融合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应当发挥多学科共生优势,建设若干世界级重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研平台,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立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影响力的交叉科研队伍,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应当促进学科交叉机制和组织模式创新,推进学科布局优化调整,构筑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学科交叉体系,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学科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原载2024年第18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公众号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全面升级!同济今日上新,速来get!相关链接👇接下来的同济,是这样的……相关链接👇全国冠军!同济学霸拿下!点赞!
10月7日 下午 1:32
其他

全面升级!同济今日上新,速来get!

重磅官宣今天同济大学“一网通办”焕新升级全新上线啦!此次升级不仅是对现有功能的优化与扩展更是对校园信息化服务的一次全新探索与尝试是“我为师生办实事”的一项具体举措推动“一网通办”成为“一网好办”让校园服务更智慧快来先睹为快!一、专属UI设计点击视频一键感受同济大学新版融合门户简洁明了的配色、全局一致的布局、专属的交互设计……秉持着“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同济大学对门户的视觉风格和交互体验,进行了精心定义、设计与优化。首次访问担心不会使用?不用担心界面上特别设置了一套引导动画按照动画实时操作即可快速熟悉并掌握新版门户的各项功能二、页面融合升级1、办事大厅部门直达功能👉:用户登录后,后台通过用户所属部门/院系信息,自动匹配对应部门/学院网页,实现“一键回家”,告别繁琐搜索,畅享便捷之旅。点击部门主页即进入所在部门主页快捷服务提炼👉:为确保重要信息的无缝接收,快捷功能板块保留“待办事项”“未读邮件”“我要反馈”快捷入口,用户一键直达。通过待办事项快捷键,一键进入我的待办用户意见快捷反馈通道搜索功能升级👇:推出“热门搜索”功能:基于深度数据分析,实时汇聚高频搜索词汇,能够迅速定位热门资源,即时洞悉当前热点。升级“智能推荐”功能:依托智能算法模型,基于师生的身份特征、历史搜索行为及个性化偏好的分析,精准推送符合需求的服务事项,为师生带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融合搜索中心2、常用服务专区设置常用服务专区,通过颜色区分不同类型的服务,从管理员推荐到个人收藏到常用服务,按序排列,轻松实现个性化定制,让门户成为每个用户独一无二的贴心助手。
10月6日 下午 3:05
其他

全国冠军!同济学霸拿下!

前不久2024年戴森设计大奖(THE
10月4日 下午 2:44
其他

1金1银2铜!同济,蝉联“高校之王”!

秋高气爽,赛艇争流一串串同舟共济的“音符”在波光粼粼的上海苏州河上奏响“运动交响乐”近日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圆满落下帷幕同济大学一金一银两铜祝贺👆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M8+)4.2公里追逐赛·同济获第一名👆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M8+)500米城市冲刺赛·同济获第三名👆混合八人单桨有舵手(Mix8+)4.2公里追逐赛·同济获第三名👆混合八人单桨有舵手(Mix8+)500米城市冲刺赛·同济获第二名同济赛艇团队在在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M8+)项目中获高校组4.2公里追逐赛冠军500米城市冲刺赛季军在混合八人单桨有舵手(Mix8+)项目中获高校组4.2公里追逐赛季军500米城市冲刺赛亚军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激烈的角逐与综合评分同济赛艇团队在本次比赛中蝉联“高校之王”称号这场智慧与力量并蓄的盛宴再次展现了同济赛艇队员们的激情与拼搏更彰显了同济青年的力量与多元本届比赛共有41支八人艇队伍参加,参赛组别分别为精英组、高校组、俱乐部组和企业荣耀组等。在高校组中,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中国文化大学等9支高校赛艇队在苏州河上同场竞技。本届上艇还吸引国外顶尖赛艇队伍参与,有剑桥大学国家赛艇队、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赛艇队、澳大利亚国家赛艇队和英国国家赛艇队等。比赛设置了4.2公里追逐赛和500米城市冲刺赛,赛道蜿蜒曲折,堪称“最具挑战的赛道”,为赛艇迷提供了大饱眼福的绝佳机会。多图直击同济赛艇风采同济参赛学子们纷纷表示希望同济赛艇队可以成为同济体育的新名片我们将以一个更加健康阳光的形象展示给世界向世界传递团结、友谊与竞技精神的交融之美将同舟共济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凌波而上,蛟龙入海同济队伍里26名队员在这漫长的赛道上用汗水与坚持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他们或破浪前行,或激流勇进共同绘制了一幅幅活力四射的青春画卷成为金秋苏州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济530赛艇队,YYDS摇桨呐喊,其乐无穷同舟共济,艇力向前同济大学世联行赛艇会又名同济530赛艇队成立于2017年得益于同济大学内部完整的河道良好的训练条件和专业的技术指导集结了一批热爱运动的同济师生深度融入赛艇运动这支年轻的赛艇队已经走过全国多个城市更远赴大洋彼岸与牛津、剑桥和哈佛等国际知名高校同台竞技同济清晨5点30分的朝阳你见过吗同济530赛艇队历经数不清的日日夜夜他们坚持训练克服诉不尽的重重困难他们并肩作战少年之心,赤子无畏同济学子无畏挑战拼搏向前给同学们点赞!再次祝贺同学们好样的我们为你骄傲来源:同济大学世联行赛艇会整理/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生日快乐!今天,同济人向祖国深情告白相关链接👇祝贺!同济教授获国家重要表彰!相关链接👇同济大学,2项金奖!点赞!
10月2日 上午 11:58
其他

生日快乐!今天,同济人向祖国深情告白

七十五载,砥砺奋进七十五载,共谱华章迎着清晨的阳光同济校园内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济师生花式告白祖国这是国家的盛典这是人民的节日让我们一起祝福伟大的祖国母亲75岁,生日快乐一场庄重又深刻的升旗仪式今天上午8时四百余位同济师生代表齐聚嘉定校区见证五星红旗升起的庄严时刻向祖国母亲献上最真挚的告白校党委副书记刘润出席并致辞瞧国旗班的同学们英姿飒爽、步伐坚定喊着最铿锵有力的口号走来表达着心中最清澈的爱师生们庄严肃立,行注目礼齐声高唱国歌尽显拳拳爱国赤子之心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多少滚烫的心随着初升的朝阳蓬勃跃动“此生无悔入华夏”国旗下的演讲字字铿锵这是同济人始终不变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情彰显了同济人炽热的家国情怀振奋,激昂一份浪漫又热烈的接力祝福少年强则中国强同济师生用“最浪漫的方式”为祖国母亲献上生日祝福近日学校在线上线下发起了“我和祖国共成长”接力送祝福活动奥运冠军同济大学2024级本科生陈芋汐在校园里和青年学生代表附属中小学生代表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和互动爱国,是青春的底色陈芋汐通过分享奥运背后为国争光、努力拼搏的成长故事鼓励同学们“为了热爱的梦想,坚守初心,不负韶华,相信大家在青春的赛道上一定会闪闪发光。”活动现场陈芋汐和同学们还一起书写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我和祖国共成长TA们来接力送祝福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刷题的吴姥姥”同济大学退休物理老师吴於人接力祝福作为一名退休的科技工作者她希望继续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力量美好新时代,我们一起出发最好的时代,最幸福的我们奥运冠军同济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覃海洋接力祝福以体育之名,赴青春之约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一次激情又活力的主题快闪国庆前夕一场激情澎湃的拉歌快闪活动在校园里举行当《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响起时同济师生动情地唱响赞歌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把对祖国的祝福化作律动的音符化作真挚的歌声诉说着同济人心中最深沉最真挚的热爱金秋校园,尽是最美中国红秋阳映照书声朗风展红旗画卷长同济校园里满眼“中国红”是对伟大祖国最质朴的生日告白从道路两旁到楼宇门前目之所及都是红旗飘飘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祖国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深的眷恋无论多少次凝望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我爱你,中国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研工部校团委、体育教学部、艺术与传媒学院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处、保卫处等出品:党委宣传部、学生记者团往期回顾相关链接👇世界级盛会开幕!“同济设计”再度惊艳相关链接👇祝贺!同济教授获国家重要表彰!相关链接👇同济大学,2项金奖!生日快乐!
10月1日 上午 11:58
其他

同济大学,2项金奖!

近日,以“聚上海、创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在沪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开幕式并启动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开幕式上揭晓了第四届“海聚英才”大赛获奖名单并举行颁奖活动,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为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颁发金奖,同济大学2项创业项目获“金聚奖”。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教育部副部长陈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吴秀章,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出席开幕式。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出席活动。济声科技负责人(左一),同星智能负责人(右三)同济创业基金第23期资助企业、同济科技园嘉定园企业“上海同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参赛项目《软硬件解耦、快速迭代、可不断被软件定义的汽车电子基础工具链》,同济创业基金第41期立项企业“上海济声科技有限公司”的参赛项目《FingerDance——构建全球聋人的“巴别塔”》获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最高奖项——金聚奖。金奖项目介绍上海同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名称:软硬件解耦、快速迭代、可不断被软件定义的汽车电子基础工具链项目简介:为填补当前国内汽车电子领域基础研发工具链缺失的市场空白,同星经过几年产品研发和打磨,重磅推出软硬件解耦的、快速迭代的、可不断被软件定义的汽车电子基础工具链产品,打破了国外工业软件巨头垄断,并取得了“中国市场汽车软件工具链用户覆盖度第一”的成绩。上海济声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名称:FingerDance——构建全球聋人的“巴别塔”项目简介:FingerDance,致力于通过AI技术打造一个聋人的“科大讯飞”。旨在用AI手语翻译技术,构筑全球聋人的“巴别塔”。FingerDance提供包括AI手语翻译器和AI手语播报员等创新技术,将其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等实体空间以及网络媒体平台等虚拟空间,提供即时、便捷的手语转换服务,让聋哑人群体享受更加友好的网络体验,促进他们与社会的融合。目前,该项目已经成功实现市场化,并与新加坡地铁合作开始进行现场试点。本届大赛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万个,较上届增长约48%。最终产生金聚奖6个、银聚奖18个、铜聚奖36个。同济大学科技园推荐企业创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智能建造全视觉人工智能解析引擎(全过程进度跟踪解决方案)》获本届大赛优胜奖。来源:上海发布、同济大学科技园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世界级盛会开幕!“同济设计”再度惊艳相关链接👇祝贺!同济教授获国家重要表彰!相关链接👇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赴美出席中美顶尖大学“10+10”校长论坛点赞!
9月28日 下午 2:25
其他

世界级盛会开幕!“同济设计”再度惊艳

Hill,沃尔沃汽车亚太区设计副总裁栗璟瑶,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著名可持续设计思想家John
9月27日 下午 10:06
其他

祝贺!同济教授获国家重要表彰!

今天(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这一表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赵程教授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18年3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80后”教授赵程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干部,前往西藏大学,担任学科带头人,倾情投入各项支援服务工作。一年半的援藏结束后,他仍然坚持每年自愿援藏3个月以上,至今已持续5年。他以深厚的学识和炽热的情怀,通过自己与团队的努力,为西部民族地区高原地质灾害防治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赵程在西藏野外开展现场考察援藏之初,由于不适应高原环境住进ICU,返沪治疗后,他婉拒组织更换人选的建议,毅然二度进藏。他带领团队一起实地调研行程超过2万公里,牵头成立西藏大学高原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并于2023年11月创建西藏自治区高原重大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韧性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成为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重要科技力量。赵程带领团队承担了西藏自治区首个川藏铁路地质灾害防治揭榜挂帅攻关任务,为建设这一民族团结的“天路”提供重要科技支撑。相关科研成果还应用于10余项高原重大工程,建立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已稳定运行5年,多次准确预警,有效保障了进藏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建立的覆盖了西藏人口密集区域的地质灾害预警平台,为西藏各族同胞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2019年,赵程在西藏大学作学术报告从“输血”到“造血”,坚持把根留住,赵程从无到有组建了高原地质灾害防治的藏汉青年骨干研究团队,帮助多名青年教师到同济等高校读博深造,以及到上海高校交流学习等,培育了一批潜心坚守雪域高原的本土科研力量。他培养的6名同济学生也深受感召,主动奔赴祖国西部,扎根基层。赵程还坚持在西藏10余所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编制藏汉对照的防灾避灾系列科普资料,购买演练装备,邀请边远牧区藏族学生来沪参加防灾避灾科普夏令营,激励藏区孩子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播撒下高原科学技术的“石榴籽”。热烈祝贺!来源:党委统战部、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今天,李雯雯、邓雅文、石宇奇、梁伟铿、王昶来同济啦!相关链接👇同济17项成果集中亮相!是谁斩获了CIIF大奖?相关链接👇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赴美出席中美顶尖大学“10+10”校长论坛点赞!
9月27日 下午 6:13
其他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赴美出席中美顶尖大学“10+10”校长论坛

当地时间9月23日,2024年中美顶尖大学“10+10”校长论坛在美国芝加哥举办。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应邀出席并发表致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14所中国高校和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12所美国高校负责人与会。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受邀出席会议,并在当天上午举行的以“机遇与挑战: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上作主旨发言。陈杰指出,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也是中美留学45周年。45年来,教育合作始终是中美人文交流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中美顶尖大学校长论坛是中美教育领域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成果共识的具体行动,去年在香港中文大学首次举办,今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再次成功举办,彰显了高等教育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重要使命,以及中美高校在携手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中的历史责任。中美高校未来合作应加强创新创造,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应加强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性的挑战与困难;应加强互学互鉴,积极推动中美人文交流合作健康发展。圆桌会议上,郑庆华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核心技术,正引发教育模式变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人机教育模式,突破人类智商界限。同济大学积极应对挑战,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理念融入学科群建设,特别是重塑土木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学科体系,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强化教师培训,提升AI教学能力,培养能运用智能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未来工程师。他同时强调了深化中美教育交流的重要性,分享了同济大学与美国高校在地震工程、智慧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公共卫生体系等领域的合作成果,呼吁中美双方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美方高校积极回应,表示未来愿与同济大学携手在人工智能与传统学科深度融合方面拓展更多深入合作。会上,中美高校代表就如何筑起双向桥梁、寻找中美高校合作的机遇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美期间,郑庆华还访问了部分伙伴高校,就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进行交流。在西北大学医学院,郑庆华一行与该医学院神经外科系主任马切伊·莱斯尼亚克会谈,双方深入探讨了如何借鉴人脑记忆的原理并应用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相关议题。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郑庆华与该校教务长兼学术事务副校长凯伦·科利、工学院和城市规划及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会谈。双方表示,将基于双方在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已取得的合作成果,进一步将合作拓展至土木、建筑与城市规划和医学等领域,通过双学位、暑期班和联合科研等项目,积极促进双方师生互访、学术合作和人文交流。郑庆华与凯伦·科利签署了两校首个校级合作意向书,标志着两校的合作关系步入新阶段。在芝加哥大学,代表团一行与该校全球倡议与战略助理副校长凯蒂·赫林亚克进行了深入会谈,围绕全科医学培训、联合科研和暑期学校等合作交换意见。随后,代表团参观了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在美期间,郑庆华校长还与在美的校友代表亲切座谈,关切地询问校友们的工作与生活情况,鼓励大家继续发扬同济精神,为促进中美教育科技文化交流贡献力量。校友们感谢母校的关心支持,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母校的国际合作项目,为母校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同济大学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聚焦美国顶尖高校和合作院校,积极拓展合作网络,加大力度推进与美国伙伴高校师生互联互访,共同探讨中美合作新模式、新路径。目前,学校已与40多个美国高校机构开展合作,涵盖10余个学科,携手探索人类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智慧、教育与城市共生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今年以来,学校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重大倡议,依托优势学科,与美国合作伙伴高校聚焦8个不同主题,共同开展了涵盖建筑、规划、艺术、可持续发展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中美暑期营,吸引了百余名美国师生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和文化参访,深化了与伙伴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师生互访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来源:外事办公室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今天,李雯雯、邓雅文、石宇奇、梁伟铿、王昶来同济啦!相关链接👇同济17项成果集中亮相!是谁斩获了CIIF大奖?相关链接👇燃!今天,50余支队伍3000余名同济人深情放歌!点赞!
9月26日 下午 3:15
其他

同济17项成果集中亮相!是谁斩获了CIIF大奖?

能从源头快速监测污染物形成和变化的实时监测仪、可安全有效地杀伤肿瘤干细胞的创新抗癌药、为锂电池做全生命周期“体检”的关键技术、可以实现桩找车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宝”、面向建筑外立面安全巡检的“双光双声”爬壁机器人......9月24日,以“新质领航
9月25日 下午 2:09
其他

燃!今天,50余支队伍3000余名同济人深情放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今天(9月24日),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在四平路校区大礼堂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同济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师生合唱比赛燃情开赛。来自同济大学各基层党委、直属和附属单位的50支参赛队伍和3支表演队伍,共3000余名师生深情放歌,讴歌新中国75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唱响同济师生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怀,抒发同济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狠抓落实、奋进新时代的报国强国之志。校党委书记方守恩、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副校长石振明、校党委副书记刘润等校领导来到大礼堂,与师生一同放歌,并为获奖代表队颁奖。铭记历史,珍惜今朝的幸福生活。《四渡赤水出奇兵》《在太行山上》《十送红军》等歌曲将师生带回昔日炮火不息的革命战争年代,追怀往昔革命峥嵘岁月,藉此重温党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传承革命精神。不负使命,向着新征程的伟大目标前行。《新的天地》《再一次出发》《一路生花》《星辰大海》等歌曲抒发了师生与祖国同行、奋发有为的豪情壮志。获奖名单比赛历时5个多小时,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炽热的爱国之情在同济人心中激荡。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产生6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17个优胜奖,以及优秀组织奖、最具创意奖、最佳台风奖、最佳人气奖等8项单项奖。“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最后,全场高声合唱《歌唱祖国》,师生合唱比赛在嘹亮豪迈的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参赛队伍风采(按出场顺序排列)表演团队+花絮放送来源: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图片:江平、校团委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队赴新疆推进校地合作相关链接👇数万人“围观”!88岁的他又带来了“新惊喜”!相关链接👇+39!同济,100%获批!点赞!
9月24日 下午 9:12
其他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队赴新疆推进校地合作

9月20日至22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队赴新疆调研,并就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田行署领导进行深入交流,校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副校长石振明参加。20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政委何忠友,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薛斌会见方守恩一行。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哈增友,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副校长石振明,以及兵团和同济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何忠友对方守恩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同济大学多年来在城乡规划、城市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兵团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兵团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迫切需要同济大学等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希望同济大学继续发挥学科人才资源优势,围绕兵团发展中的实际需求,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推动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方守恩表示,同济大学坚持“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学校长期以来与兵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取得了积极成效。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兵团的对接沟通,助推兵团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助力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20日下午,“大美新疆,同济有为——同济规划•建筑在新疆展览”在乌鲁木齐规划馆揭幕,该展览全面回顾了同济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全面参与到新疆建设和发展的历程。“规划设计引领新疆高质量发展论坛”同日开讲。此次活动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9周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献礼。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牙合甫·排都拉,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孙继洲,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喀什地委副书记、上海市人民政府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孟庆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秘书长范元书,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兰慧宾,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彭震伟,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援疆)门晓莹等出席本次活动。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主持揭幕仪式。方守恩表示,同济大学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以“同济规划”和“同济建筑”两家设计机构为主要主体长期坚持建疆援疆。展览和论坛进一步探索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领域的新疆实践经验和创新模式。孟庆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尚武共同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研究中心”揭牌。南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马胜良、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柳剑雄共同为“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疆能源绿色新能源创新研究中心”揭牌。在随后开讲的“规划设计引领新疆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来自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兵团自然资源局、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局、新疆大学和同济规划院、同济设计院的专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城乡规划设计引领新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在新疆期间,21日上午,方守恩、吴广明出席庆祝新疆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方守恩应邀在新疆大学主办的“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报告会”上作主题报告。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马兴瑞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会见了方守恩等出席新疆大学校庆活动的高校领导。21日下午,十五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十五所对口支援高校作了交流发言,并分别与新疆大学签订了工作备忘录。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代表学校作交流发言、签订工作备忘录。过去一年来,同济大学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对口支援、部省合建等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对口支援任务落地,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今天(22日)上午,和田地委书记刘琛、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马合木提·马木提会见了方守恩一行,双方围绕深化校地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方守恩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基本情况,表示同济大学与新疆长期以来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同济大学愿继续发挥学科人才资源优势,紧密对接和田地区需求,更好服务和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刘琛介绍了和田地区的基本情况,表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和田篇章,离不开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著名学府的助力,希望同济大学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度参与到和田各项事业发展中来。在和田期间,方守恩一行还赴援建单位考察调研,并慰问了挂职干部。在新疆期间,方守恩还看望慰问了同济大学新疆校友会、同济大学派往乌鲁木齐挂职的援疆干部,介绍了学校近期改革发展情况,希望广大校友加强与母校的联系,助力母校各项事业发展,希望援疆干部履职尽责,为建设美丽新疆作出更大贡献。来源:党委宣传部、校长办公室等图片:周游等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官宣!同济大学成立新学院相关链接👇10000+!同济@你,就在明天!相关链接👇+39!同济,100%获批!点赞!
9月22日 下午 9:43
其他

10000+!同济@你,就在明天!

同济大学@2025届毕业生200+个招聘单位1000+个就业岗位10000+个人才需求招贤引才,“职”等你来就在明天9月22日(周日)同济大学2025届毕业生校园综合招聘会四平路校区专场即将盛大开启!同济大学多措并举助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今年秋天收获心动的offer实现“双向奔赴”敲重点!一、招聘会场次TONGJIUNIVERSITY·
9月21日 上午 9:49
其他

+39!同济,100%获批!

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24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同济大学推荐的39门课程全部获批立项,其中AI+课程15门、产教融合课程7门、创新创业课程4门、紧缺急需人才领域课程3门、实验实训实践课程5门、其他课程5门。同济大学2024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名单一直以来,同济大学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深入推动课堂教学创新改革,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育人理念、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塑造“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来源:本科生院编辑:陈少颖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官宣!同济大学成立新学院相关链接👇今天,同济人永远铭记!相关链接👇谁家大学中秋送好礼?是同济!点赞!
9月20日 上午 11:43
其他

官宣!同济大学成立新学院

↑点击视频直击现场同济大学融合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学院,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这是学校优化信息学科布局、提升学科整体创新能力的又一改革探索。今天(9月19日),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仪式暨学科发展战略咨询会在嘉定校区举行。杨善林院士、桂卫华院士、陈纯院士、柴洪峰院士、刘明院士、管晓宏院士、蒋昌俊院士、于海斌院士,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顾红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局长级干部谢文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益平,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魏晓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挂职)彭世权,复旦大学副校长姜育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东北大学副校长、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兴伟等兄弟高校负责人,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首席科学家李学龙,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龚勃,华为上海研究所所长邱雪峰,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行业负责人石梅等企业负责人,中关村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主任助理云晓春等科研院所负责人,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校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副校长娄永琪、校党委副书记刘润,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代表等出席。方守恩在致辞中表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支撑领域,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回应时代所需和国家急需、全面开启信息学科发展新篇章、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提升学科综合实力的战略选择,更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期待新学院进一步面向国家战略和科学前沿,加强人工智能、网络与分布式计算、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探索深层次学科交叉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为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中国学派,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姜育刚代表兄弟高校表示,当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计算机领域相关技术已成为科技进步的加速器,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面对时代所需和国家急需,同济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这不仅是对自身学科布局的一次重要完善,更是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同处上海,复旦和同济交流频繁、合作深厚。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强两校间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为上海和国家计算机科教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蕴红代表兄弟学院表示,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成立,顺应了国家发展对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相信必将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信息化人才,并在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期待北航和同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一步加深交流与合作,分享成果、互补资源,共同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钦源代表学院青年教师表示,将努力当好知识的传播者、创新的实践者和文化的传承者,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计算机拔尖人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研究成果。方守恩、郑庆华、顾红亮、谢文澜、刘益平、魏晓栋,以及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熊岚、院长申恒涛共同揭牌。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战略咨询会随后举行,蒋昌俊院士主持。申恒涛院长从“奠基启航”“奋起扬帆”“逐梦远航”三个方面介绍了同济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提出了面向未来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设想举措。与会的院士专家就如何推进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表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数字时代的核心驱动力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济大学计算机学科有着深厚的积淀和良好的基础,希望新学院面向国家急需领域和科技前沿,进一步强化自身特色优势,持续推进计算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学科自身整体实力水平,加强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更好发挥计算机学科的支撑作用,以“计算+”推动学校传统学科转型升级、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同济力量。郑庆华感谢各位院士专家对学校计算机学科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感谢学校计算机学科前辈为学科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他表示,计算机学科是信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树立起计算机学科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对这个学科专业的忠诚与热爱,正视当前计算机学科面临的新挑战,立足学科长远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回归学科初心,强化学科本质,实现学科超越自我、引领发展,联合校内外多方力量,努力把计算机学科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撑性学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当天下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前沿论坛开讲,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尹霞教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首席信息官王喜瑜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还展开了圆桌对话。1978年,同济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初创。1980年,电气工程系成立计算机教研室。1987年,学校正式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92年,学校成立计算机学院,设有计算机系、计算中心、CAD等3个单位。1996年、2000年,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上海铁道大学相关专业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撤销计算机学院,成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成为下设系之一。2002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1年,同济大学成立软件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2021年,软件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同根同源、共促共荣,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承担完成数百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与行业精英。来源:党委宣传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文字:黄艾娇、樊宗鑫图片:江平
9月19日 下午 5:27